暑期的青岛最可靠的证券公司,是海风裹挟着啤酒香与红瓦绿树、碧海金沙撞个满怀的热闹海滨之城,海滨风光、文化景点与特色美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数据显示,暑运青岛市对外运输客运总量2314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血脉”。作为面向最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公共交通,公交和地铁所承载的城市幸福感尤为突出。试点开通暑期免费公交及旅游公交、多条特色公交线路上线、地铁线网客运量两次刷新旅游旺季历史纪录、延时服务及一元通城活动不断延伸服务触角……青岛公共交通以绿色、智慧、高效的服务,推动公众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为市民游客铺就了一张安全便捷温馨的出行之网,向“暑运大考”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温度,守护“热气腾腾”的暑运
这个夏天,公共交通不仅载着市民游客畅游,更载着青岛的温度。
凌晨4时的城市还未苏醒,青岛的街道上行人寥寥,除了马路边的路灯散发出微光,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之中。此时,有一群人已经忙碌起来,服务这座城市的运转,他们就是青岛城运控股集团的公交车首班车驾驶员。“摸黑”上班已成为他们的习惯,清洁车厢、洗净车身、检查车况、发车……载着早出的乘客迎接黎明。
“早上好,上车请注意安全。”“你好啊,贾师傅!”由于早班车的乘客相对固定,很多乘客成了青岛城运控股交运温馨巴士622路驾驶员贾立杰的“熟人”,虽然有的名字根本叫不上来,但双方自有默契,上下车时都会主动打招呼。“赶早班车的乘客一般都是‘熟人’,他们一般都会踩点等车,将心比心我们更不能晚点。每当看到乘客们熟悉的笑脸或听到他们亲近的问候,心里也会暖暖的,工作也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贾立杰笑着说道。
当时间来到深夜12时,青岛火车北站也有一群人始终在这里默默守候,夜间接驳公交车对接最后一班火车,将抵青的市民游客平安送到目的地。青岛城运控股交运温馨巴士相关负责人说:“接驳公交车不论多晚,都必须对接到最后一趟火车,保证深夜到达青岛的乘客有车可坐,平时夜间接驳车的发车时间比较正常,如果遇到汛期暴雨等恶劣天气造成的火车延误等情况,我们603路夜间接驳车会一直在那里等候,不论列车几点到达,都必须将运送乘客安全到家。”
“不论几点,我等你!”对于青岛公共交通而言,这绝不是一句服务口号。
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为应对暑期客流高峰,青岛公共交通精准匹配暑期及节假日旺盛的夜间出行需求,连续多年开启‘季节性延时’,并持续拓展服务范围;在公交末班车延时的基础上,首次对途经重点交通枢纽和主要商圈周边的部分公交线路实施了早班车提前。”
凌晨与深夜,早起和晚归,无数温馨服务的片段背后是交通人忙碌奔波的身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优质的服务温暖市民游客,用实际行动守护“热气腾腾”的暑运,全力以赴作答暑运“烤卷”,照亮着无数乘客的回家路。
精度,便捷换乘匹配客流“风暴”
暑期,学生、旅游、探亲、商务四股客流相互交织,形成了一股强大而不可阻挡的出行洪流。面对客流“风暴”,青岛公共交通如何接招?
对许多初到青岛的游客而言,如何便捷地从交通枢纽抵达核心景点是“第一道考题”。青岛通过积极推进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共享,在胶东机场、青岛火车站、火车北站等交通枢纽,公交、地铁、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可“无缝接驳”,方便来青游客快速换乘。公共交通精准对接需求,轻松便捷地换乘,正成为持续激发公共交通活力、满足市民游客“点菜式”出行需求的重要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今年暑运期间,地铁首次全覆盖海陆空各类交通方式,与国铁换乘衔接覆盖率99.68%,与机场换乘衔接覆盖率90.27%,四川路(轮渡)实现所有轮渡班次全覆盖。此外,青岛共享出行服务的发展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滴滴、高德等平台的“网约车”服务已经覆盖了城市和绝大部分景区。
良好的旅行体验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加持。公共交通的完善,也在改变着公众的出行方式。最明显的例子,记者感觉近两年暑期拖家带口来青岛旅游度假的同学朋友,自驾来的越来越少了,绝大部分选择了“高铁/飞机+公共交通/网约车”出行方式。来自郑州的赵先生说:“来青岛乘高铁很方便,酒店入住后,我们先查公交攻略,坐着公交和地铁就能轻松打卡全城特色景点,既便宜又低碳!”
对此,暑运的大数据也有了验证。暑期,青岛公共交通持续优化服务供给,交出了一份亮眼暑期成绩单:公交和地铁客运总量22207万人次,公交运送乘客日均181.2万人次,地铁运送乘客日均177.0万人次。
公交+地铁,“加减乘除”的双向奔赴
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动脉”,地铁是支撑城市框架不断拓展的活力“生长轴”。目前,青岛已开通运营8条地铁线路,352公里、172座车站,串联7区1市,实现对中心城区主要商圈、医院、交通枢纽、景区景点全覆盖,单日客流量140万人次。在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青岛地铁线网分别以210.78万人次、213.71万人次的单日客运量,两次刷新非节假日及旅游旺季双项历史纪录,成为连接市民游客与主会场的重要纽带,让流动的城市脉搏更加澎湃有力。
如何让地铁“大动脉”与公交“毛细血管”形成高效联动的有机整体,是提升公共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
近年来,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多次被列入青岛市“市办实事”。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强化顶层设计,以“减低效、降重复、强衔接、优服务”为指引,采取“加减乘除”的举措,“加”,增覆盖补空白;“减”,减重复减低效;“乘”,强接驳微循环;“除”,除拥堵保畅通。通过常态化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加快推动青岛公共交通格局逐步向公交地铁深度融合发展转型,持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据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城市交通处副处长吕楠介绍,今年1至8月,全市已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7条,占全年计划总数的78.3%。其中,新开线路9条,分别是425路、426路、427路、428路、旅游1路、旅游2路、旅游3路、环浮山公交、环太平山公交。青岛创新推行“鱼骨式”衔接策略,将地铁线路及站点作为“主骨”,以此为依托延展公交网络作为“支脉”,织就了一张覆盖广泛、换乘便捷的公共交通网,显著提升了公共交通的整体运行效能。吕楠说:“随着地铁加速成网,公交线路持续优化,青岛公共交通正呈现出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加速发展的新态势。”
“以前从家到地铁站得走1.5公里,现在出门上公交、下车进地铁,真是太方便了。”在青岛地铁4号线海泊河公园站A口,陈女士的感叹道出了周边数万居民的心声。据统计,目前,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与地铁衔接的公交线路达到251条,公交地铁150米内换乘衔接率达90.7%。在双向奔赴的进程中,青岛公交地铁“1+1>2”的效果正逐渐显现,“公交+地铁”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新选择。
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运输管理部部长董金星说:“在今年的线网优化中,我们创新采用了‘线路组合’模式,贴近乘客需求,推动多条线路联动优化,更好支撑公共交通整体效能发挥,探寻美好出行‘最优解’,不断延展市民游客出行的‘幸福半径’。”
免费公交,便利游客畅游青岛
暑期的青岛,前海一线景点火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暑期,青岛在东岸城区和西岸城区各试点开通一条暑期免费公交专线,进一步便利游客畅游青岛。
自7月1日起,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开通了暑期免费公交专线,从铁路青岛站兰山路至石老人浴场东,将栈桥、鲁迅公园、五四广场、奥帆中心、极地海洋世界、雕塑园和石老人海水浴场等沿海17个重要景点有机串联,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滨海观光带,游客可一线直达,轻松畅游。与此同时,西岸线路串联金沙滩、银沙滩、唐岛湾等核心景区与啤酒城,一线串联多个景点,满足游客深度体验需求。
“出了青岛火车站,抬脚就登上了免费公交!我们今天要去八大关景区,从网上搜到可以乘坐这条专线,就想来体验一下青岛对我们这些外地游客的优惠。”来自河北的游客张先生与家人体验免费公交后连连称赞,“一路沿着海岸线行驶,景点都是下车直达,对外地游客来说真是太方便了!”据统计,两条流动风景线运营两个月,累计发车3836班次,服务游客约28万人次,日均客流4500余人次,最高日超5000人次。在东岸线路的带动下,沿海一线的公交客运量同比增长11%,公交出行成为更多游客沿海观光的选择,有效缓解了沿海一线的拥堵状况。
免费公交专线已成为青岛城市形象的一张流动名片,它所传递的城市温度,不仅体现在免费乘坐上,更融入在每个服务细节中。“我们此次开通的暑期免费公交专线不仅全程不收取车费,还配备了全新的语音播报系统,每到一站都会详细介绍景点特色。”公交集团营运管理部负责人表示,“区别于普通线路,暑期免费公交专线为外地游客提供了更具导向性的车厢服务。”隧道巴士该线路的驾驶员个个都成了“活地图”,不仅能准确说出每个站点周边的景点特色,还能流畅地向游客推荐换乘方案,从“通勤摆渡人”升级为“城市导游员”。
旅游公交,打造“行走的风景线”
在旅游旺季,随着入青游客和车辆的增多,前海一线道路较为拥堵,这是个老大难,何解?7月26日,青岛同步开通了两条旅游公交线路和环浮山公交线路、环太平山线路,将五四广场、太平角公园、八大关、极地海洋世界等核心景区与地铁站及旅游大巴停车场串联,打造“行走的风景线”,实现乘公交“短距高效直达”,方便游客坐着公交就能轻松打卡全城主要景点。
“在研究线路过程中,结合游客需求,市交通运输部门联合交警、文旅等部门研究设置了这两条旅游公交线路,线路运行距离短、效率高,进一步提升市民游客公共交通出行体验。”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环浮山公交线路衔接浮山22个出入口,并在“徐家麦岛”站与地铁2号线衔接,市民游客搭乘此线,可便捷地享受徒步、观景之乐。不久之后的8月15日,环太平山公交正式开通运营,线路以“公交+旅游”的创新模式串联起太平山中央公园及周边主要景点,无缝衔接地铁3号线及36路、219路等多条公交线路,实现“多园区融合、多交通联动”的出行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南巴士专为线路开发的“码上”服务系统成为亮点。乘客扫描手册上的二维码,即可一键获取线路简介、换乘信息、景点介绍,实现“一屏直享”。市南巴士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积极探索“一站式”公交出游新模式,通过“码上”服务系统实现旅游信息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服务,满足广大乘客的多元化出行需求,提升公交吸引力。
特色公交,与文旅融合“花样”百出
胶州湾的海浪、栈桥的黄昏、大学路旁的故居……暑期畅游如何高效打卡青岛城区热门景点?多种特色公交推动公共交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一场以乘客需求为导向的变革正在展开。
解锁不一样的城市漫游,体验不一样的Citywalk!暑期,青岛公交在助推文旅市场上频出“妙招”,公交集团利用既有线路资源,以“公交+文旅”为发展战略,开通运行景区直通车、夜巴士、美食专线、景区摆渡车等的特色公交线路,串联起分散的文化地标和景点,实现“上车即导游、到站即景点、出行即体验”的新模式,让外地游客沉浸式打卡城市风景,以全新出行产品为青岛文旅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动能。
“战火”激烈,传统线路也不甘示弱,纷纷发挥特长“各显身手”。作为串联老城区诸多历史景点的重要线路,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北巴士5路公交的线路规划,精准解决了游客到青岛“第一公里”这一痛点。从青岛火车站发出,第一站便将游客送至青岛最具标志性的景点——栈桥。“出了火车站就能上车,不到10分钟就直达栈桥海边,这才是‘诚载美好’的真诚表达!”北京游客李先生表示。
不仅如此,特色公交有了更多“花样”。沿途经过海泊河早市、康定路农贸市场、台东夜市等重要站点的30路公交被打造成美食专线,通过增加特色服务举措,车厢内“台东网红美食攻略”上新,为乘客提供沿途商家的折扣优惠……成了众多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网红线路”。
还有,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公司419路打造“赶海小课堂”,在车厢内共享赶海工具、提供医药物品等,为市民游客打造贴心、舒适的赶海出行体验;230路把海底世界“搬”进公交车,将海洋元素与暑期氛围完美融合,精心打造“踏浪”主题车,邀请市民游客坐上“宝宝巴士”去看海……特色公交的发展,不仅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迭代升级,更是城市精细治理的生动实践,亦是人文关怀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具象表达。公交车轮卷扬的是活泛温暖的城市烟火气,车程连接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温情,如微光散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出站即达,一线畅游”的便捷与舒心,无形中也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城市的美誉度。
众多特色公交的推出,“优服务、接地气”,让市民游客“少走路、少花钱、少拥堵”,串联核心景区与城市中心、交通枢纽,方便游客出行的同时,带动景区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繁荣。
“一条成熟的公交旅游线路,其价值远超过单纯的交通工具。”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北巴士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像5路车这样,能将火车站这样的交通枢纽、栈桥这样的传统地标、大鲍岛这样的历史文创新区有机串联,极大便利了游客游览,延长了停留时间,对释放区域文旅消费潜力作用明显。”
数据显示,特色公交线路开通后,部分线路日均客流量较之前增加2倍,同时也带动了景区周边餐饮、住宿等产值增长。“便捷的公交可达性是咖啡店吸引本地年轻群体和外地散客的重要优势之一。”大鲍岛街区内的一家网红咖啡店店主刘先生告诉记者,特别在周末,很多游客就是坐5路公交从栈桥过来的。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交通与旅游融合,通过资源整合、相互促进与赋能,‘1+1>2’的协同效应正逐渐显现。公共交通正做到‘不止于出行,更赋能城市’。”
可以说,从青岛交通“惠民便民”的初心,到今年暑期多项公共交通的创新实践,既为市民游客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又积累了“公共交通+文旅”融合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擦亮了青岛文旅名片。未来,期待着在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城市公共交通呈现出更丰富多元的面貌,让高效、绿色、智慧的出行体验,更好地满足公众美好出行需要。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最可靠的证券公司
尚竞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